为什么我们要说别人“人机”
这篇文章是我讲“人机”的第二篇文章。前者是讲它存在的一些切实的问题和一些“不合理性”,那么这篇就是在讲人们(也包括我)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对背后的原因做一次剖析。
“人机”一词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最早起源于游戏中系统分配的电脑人。后来网友对这个词进一步解构,形成了今天的用法。
在标准汉语中,“人机”指人机交互,是说人与机器的交互。“人机”不是“人”,也不是“机”。
其实某种意义上网络流行语本质上就是一种“词类活用现象”,信息时代的人们给语言赋予了非正式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新含义,为汉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网络用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话是侮辱别人的。当然了,每个国家都有不文明的语言,文化越悠久就越明显。
信息时代,不文明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隐晦。具体表现为在正式用语当中很正常的话,能够经过谐音、变体、语义新解等复杂工序最终还原为本来的意思:“我就是要骂你”。网络用语,无论是大众化的热门词汇也好,还是冷门的也罢,本质上都是人类创造性的体现。至于负面词汇部分演化的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看不出来,本质上也是人与自然斗争的过程:网络平台为了维护整体环境文明,因为具体情况复杂,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机器自动删除。当出现冲突时并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根本矛盾没有解决。只是就“不文明”这一块问题而言,用户方与平台方持续的拉锯战会加速语言变异,出现越堵越糟的情况。
除了具体可量化的具体矛盾以外,更加复杂的是人心。有的人上网不为别的,就只是对别人纯粹的散发恶意。因为惊人的创造力,这种不文明的情况就更容易导致网络用语向更奇怪的角度发展,比如说黑话和烂梗。这个话题很抽象,网络用语的产生和使用基本上都是由某特定背景和人的看法和想法产生的。负面的网络用语产生差不多是为了宣泄情绪罢,抑或是表达愤慨之情。
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网络用语”了罢。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说别人是“人机”?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有个队友打游戏很菜,因为操作看起来很像系统分配的AI玩家,所以就可以直接称为:“你这也太菜了吧,光拖我后腿,跟那个人机似的”。这个场景就是一个网络用语的使用动机。
推广到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缺乏人情味,行为呆板,不懂变通。场景多为社交,词性多为贬义。
也就是说这个词分为“评价”和“行为”两个方面的讨论:
评价是指这个词作为对别人的综合评价的一部分,通常基于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和处事方式。
行为是指这个词作为对一个人的某项行为的评定。例如某人理解错位或错误了、把事情搞砸了,就可以说“你是人机吗?”如果对方承认这一点,就可以说“我是人机了,我一定是人机”。
当然这个词也很适合用来自嘲,例如自己想做某件事但是明知自己能力达不到,就可以说自己是人机。
这属于比较正常的用法,核心在于吐槽和自嘲。因此它并不完全是糟粕。
但是这终究不能改变它包含一部分“不文明”属性的感觉。因为这个词一旦用来形容人,那就差不多在说别人不是人类,是机器人。有一种“非人哉”的感觉。这样仔细一想……终于表达出来这个词不太对劲,但是究竟不对劲在哪了:这种”不文明”的感觉让人心底里感到不舒服。所以基于这个属性,它也能用来释放恶意。说别人太过死板,表面上虽然没什么,可骨子里蕴含的还是“人机”的思想。这样的批评不如直接把“人机”爽快的说出来,显得更有那股子力量。在鲁迅的《论“他妈的!”》文章中提到,国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产物。而网络用语中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它们的精神延续罢。
这个词精妙的地方在于既表达了看法,又同时表现出不满。
而且也能有效形式群体认同,别人都看不懂,只有“懂行”的“内部”圈子内的人才能看懂。
由于网络用语的性质,向别人表达这种“压缩包”式的语言,不混互联网社区的只能大概感知到是在不满,完美避免了对方觉得自己被骂了又骂回去的互骂情形,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的言语冲突。(这得分人,倒也不总是奏效)
对于“纯粹释放恶意”的情况,情况复杂得多。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能不针对某一特定事件,在社区中刷屏几千上万条“人机”却只是“为骂而骂”,毫无价值。但是我知道,任何带有哪怕一丢丢负面属性的词,都能一视同仁的拿来这样做。
因为网络的匿名性,人性的阴暗面被无限放大,尤其是所谓的猜疑链和阴谋论。这种情况下使用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相当于直接宣布“你不配为人”,骂别人是机器人。
对于任何含有负面性质的网络用语而言,道理大差不多。对这种情况而言,因为网络用语的层层包装,使得人们能够“骂到正确的人”。也就是说即使是广撒网,骂了别人也看不懂,精准命中特定群体。博主强烈谴责这样的人,完全的损人不利己,扰乱秩序。(当然有黑产或者代骂啥的又是另一回事了)不仅仅是“人机”了,对于任何负面词汇而言,一旦脱离具体语境而被滥用,都会沦为损人不利己、扰乱秩序的噪音。
相应的,如果自己没意识到因为什么被别人说了人机,那也能这样说:“我不是人机”或“我怎么变成人机了”。
人际关系存在鸿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所描述不代表所有情况,仅仅只是简单几方面的内容和我的个人认知。不足之处还望多多包涵。这是一个社会观察议题,“人机”一词的使用,从普通的吐槽到恶意的攻击,背后是复杂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因素。




